明天“破五”吃饺子!老北京正月节日多,看看你还记得哪些? 全球资讯

2023-01-25 19:08:18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旧时人们在春节期间逛白云观

正月,即农历一月。自古以来,民间将正月初一这一天叫“年”。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按照西历纪元(即公元,俗称“阳历”),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并把旧历的“年”称为“春节”。不过,当时在民间,老百姓习惯将“元旦”称为“阳历年”,把“春节”仍称为“过年”、“过大年”。后来,“春节”一词逐渐成为民间的习惯用语。

旧时的北京,正月里除了过“年”,还有好多节日。比如,初五的“破五节”、初七的“人胜节”、初八的“顺星节”、正月十五的“上元节”、正月十九的“燕九节”、正月二十的“天穿节”以及正月二十五的“填仓节”等。


(相关资料图)

正月初一过大年的讲究特多,也有很多文章详细讲述过,在此不再赘述。先说说正月初五的“破五节”。“破”即“破除”、“解除”之意。旧时,过大年有很多禁忌,比如商家关门歇业等,在初五这一天,很多禁忌就要解除了,新一年的生活、工作以及各种买卖等又开始了(也有从初六开始的)。因而,老百姓也把这一天当节日过。有的地方就直呼“破五节”。

这一天的习俗主要就是吃饺子,曰“破五饺子”,意在“捏住小人的嘴”,不让小人胡说八道、造谣生事,其寓意是新的一年万事顺遂。

初七是“人胜节”,又称“人生节”、“人庆节”。传说,这一天是女娲捏土成人的日子,即人类的生日。在这一天,要祭喜神。因为喜神能给人以快乐吉祥。然而,喜神没有具体的形象,也就没有类似灶王爷、财神爷一类的木刻画像可供奉。在旧时,人们便用纸写上“抬头见喜”四个字贴在屋内高处,以期望喜神降临,保佑全家人一年都精神十足、快乐吉祥。古时,人们还以这一天的天气,占卜年终时收成好坏。若是阴天,人们认为这一年就会有灾。古人还有在正月初七这一天外出登高的习俗。

初八是“顺星节”,在民间,传说这一天是众星降临人间之日,因此人们要祭拜各位神仙。西便门外的白云观内,有一座顺星殿(即元辰殿),殿内供奉着众多星宿。过去,这一天游人极多,纷纷在此殿向自己本命星宿敬献香烛、油钱,祈求消灾致福。晚上,白云观里有祭星大典。祭星时,大殿香案上排列一百零八盏油灯,两边有二十八宿和七星灯盏。观主率领众道士击鼓鸣钟,诵“玉枢经”,祈祷除灾降福、国泰民安,直至油尽灯灭为止。

《燕京岁时记》对此也有记载:“初八日,黄昏之后,以纸蘸油,燃灯一百零八盏,焚香而祀之,谓之顺星。”民间还传说,这一天是“五谷”的生日,因此又被称为“谷日”。这天晚上,众星下界,要检查每个食五谷杂粮之人的作为,因此,人们在这一天,要祭神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有意思的是,因为传说这一天众星降临,民间也认为,这天晚上星星出得最多,是观星、认星的好机会。

正月十五,则是大家熟悉的“上元节”,俗称“元宵节”、“灯节”。传说,这一天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也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

之所以又俗称为“元宵节”,传说也很多,主要是因为这一节日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是元宵,寓意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这一天,人们还赛灯、观灯、放焰火,忙得不亦乐乎,故又称为“灯节”。老北京还给加了儿化音,叫“灯节儿”。这一天,民间花会竞相上街表演,鼓乐喧天,人声鼎沸,又称“闹元宵”,一个“闹”字,尽显喜庆之情。

很多老北京人都记得这句歌词:“正月里,正月正,家家户户挂(呀)红灯,红灯(那个)高挂大门外……”其实,旧时的北京,一进腊月,各式各样的灯笼就陆续上市了。有钱的人家儿会去买,没钱的人家儿,就自己动手糊。一到年根儿,孩子们吃完晚饭,就迫不及待地打着灯笼上街游逛去了。当时,元宵也是一进腊月就上市了,嘴急的主儿早就开始下肚儿了。

旧时,正月十五之夜,在一些寺庙里也举办灯会,高潮是“烧火判儿”。传说,火判官是和钟馗一样的匡扶正义、惩恶助善的好判官。在戏曲舞台上(如京剧、昆曲的《九莲灯》),火判官上台之后,先喷出几口真火,以示正义刚烈、嫉恶如仇。在灯会时,寺庙会把泥塑的空心火判官放在佛殿或庙门外,内放煤炭燃烧,使其口眼鼻耳七窍冒出火苗,供人观赏。“烧火判儿”并不是要烧掉这位火判官,而是要借其“喷”出之火焚烧一切邪魔恶鬼、魑魅魍魉,并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

正月十九,又称“燕九节”,亦称“筵九”、“燕邱”等,这是白云观里的一个特殊节日。《日下旧闻考》载:“白云观,元太极宫故墟,出西便门一里。观中塑邱真人像……都人正月十九致酹祠下,谓之燕九节。”

邱真人即道教全真派全真七子之一的邱处机(又名丘处机,有长春真人、长春子等称谓),其生日就是正月十九。白云观既是他生前修炼、传道之地,羽化后也是他的埋葬之所。观内邱祖殿供奉有他的塑像,并将他的生日定为“燕九节”。旧时,在正月十九这天,白云观内举办盛大法会。不管是王公大臣,还是善男信女,都会到这里进香。

白云观内有约20个殿堂,供奉的神仙也特多。传说这些神仙于“燕九节”的头天夜里(即正月十八)来此聚会。邱祖也下凡归来施舍、度有缘之人。因此,也就有了“白云观里会神仙”之说。一些善男信女、杂七杂八之徒,夜宿观内各处,企望与神仙一会。当然,这全是异想天开,而当夜来的“神仙”全是假冒的,借机胡混一番。

据说,慈禧太后也来白云观会过神仙,并把御膳房专做素膳的厨师赐给白云观,使其“素斋”名扬天下。

正月二十是“天穿节”,又称“天饥日”,一说为二十三或三十日。此节源于对上古神话中女娲补天的纪念。在远古神话中,她是人类的始祖。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初,是她用土造人及万物。当共工怒而撞破不周山,使天塌(即天穿)地陷,所有的生命都处于水深火热的灾难中。女娲为拯救大地的生灵便“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鳖足以充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见《淮南子·览冥篇》)因而,在“天穿节”这一天,人们用红线系上煎饼放置在屋顶上方,寓意为“补天漏”或“补天穿”,以表达对于女娲拯救万物生灵的感激与纪念。

正月二十五是“填仓节”,亦称“添仓节”或“天仓节”。据《帝京岁时纪胜》载:“念(为廿的大写,即二十)五日为填仓节……当此新正(指新年)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日曰填仓。”意思是说,这一天要把粮仓填满,使之充实起来。过去在这一天,粮库和粮商们要张灯结彩、燃放鞭炮、焚香设供祭祀仓神韩王爷。

这位韩王爷就是西汉开国功臣韩信。据史料记载,韩信弃楚投汉,刘邦嫌他出身微贱不肯重用,最初只让他做了一个连廒官。“廒”,即贮藏粮食等物的仓库。连廒官说白了,就是个管仓库的官。这是韩信生前做的第一个官,因而韩信死后被奉为仓神。北京朝阳门外的东岳庙中就塑有他的神像。

过去,京郊有些农村在这一天还讲究在院中或场院用草木灰画粮囤,中间画十字,分成几个格子,每个格子里分别撒些麦、谷、豆、高粱、玉米粒儿等,并用砖将这些粮食盖上,旁边再画上梯子,表示仓满囤足需要压仓压囤,以此来祈盼新的一年丰衣足食。晚上,还要点灯烛以祭仓神。在城镇,居民则要购买米面、油盐、煤炭等生活必需品作为储备,也谓之“填仓”。

来源 北京晚报 | 作者 张国庆

编辑 王琼

流程编辑 马晓双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21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