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芬院士:高强度的做题训练培养不出杰出创新人才

2023-05-26 07:27:14       来源:百度新闻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在近日举行的“2023清华校友基础教育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阐述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之道以及大中小学教育的衔接与贯通。以下是演讲主要内容。


【资料图】

朱邦芬院士 (资料图片)

『做题能力增强了,但思考能力呢』

杰出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中小学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对人的塑造、对一个人全面素质的培养,是人才成长中最关键的一环。这些年我越来越体会到中学教育的重要性。

我是2000年1月从科学院调到清华大学的。我自己的教学体会是,现在的学生跟10年、20年前的学生相比,做题能力大大增强了,但是思考能力、全面素质有所倒退。

自2014年中国高考开展新一轮改革以来,我一直关注中学教育,特别是中学的物理教育。我发现,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做题,背各种东西,从娃娃开始整天就很累,缺少自由自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时间,这实际上影响了他们将来的成才。

这并非危言耸听。现在我们国家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在国际比赛中拿金牌,但为什么后来成为世界一流人才的概率不高?近二三十年来,我国获得数学国际金牌的人数是世界第一,但我们没有产生一位菲尔兹奖(国际最高等级的青年数学奖,限制年龄在40岁以内)获得者。像越南、伊朗等国家都有了菲尔兹奖获得者,为什么我们国家没有?

我想主要是因为我们培养人才的方法是通过大量做题、做卷子。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固然很好,但是缺乏自己提出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同样,一些物理奥赛(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也有这个问题。现在很多奥赛的培训,某种意义上有点产业化。很多学生不是凭兴趣去参赛,他们经常说:我“学”了奥赛。我就会纠正他们:奥赛不是学习,是你有兴趣去参加,自己来琢磨,慢慢你可以从中体会到科研的乐趣,体会到数学、物理的奥妙。我跟学生聊天的时候,有个学生告诉我,他会做相对论的题目,但他完全不懂相对论。因为相对论出题只有几种类型,他都掌握了,可以考得很好,但他没有理解相对论的真正含义。

这种高强度的做题训练并不是培养杰出创新人才的正确途径。

『要有海阔天空的思考空间』

我感到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很累,但累得不得法。

理科是做题,文科是背诵,都是靠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当然,另一方面也靠学生的仔细和努力。我认为,这样一种训练人才的方式对于那些真正有创造力的学生没有正面作用,反而有负面作用。为什么呢?

第一,这样做造成一些优秀的学生只会做题,但掌握知识的深度与高度比不上国外的同龄人。我国中学阶段的物理不学微积分,到大学才学,而国外的一些优秀学生在中学就开始学微积分,他们学的物理也相当于大学物理的层次。

第二,这些孩子从小没有海阔天空的思考空间。到了高三这一年,整整一年都在做题,实际上把孩子的灵气全都抹杀了。

这样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影响了将来能够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杰出人才的涌现。基础教育的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我觉得大学再努力实际上也已经晚了。

基础教育的目标之一,应该是培养学生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能把事实和观点区分开来。我尊重事实,我也尊重你的观点,但我对你的一些说法抱有疑问。这是创新型人才从小就应该养成的一种素质。

基础教育实际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基础教育如果能够培养学生有好的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同时又能激发他们找到自己将来要走的路,那么这个国家的教育就非常成功。

『中小学如何与大学教育衔接贯通』

我觉得,小学、中学与大学教育要实现贯通和融合,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教材、教学应该通盘考虑。现在有些教材的水准不够高,很多知识都在炒冷饭,学生没有新鲜感,没有激情去学习。

其次,要探索选拔人才的新途径。现在我们强调高考面前人人平等,这当然很重要,但一切唯分数又有些片面,所以需要探索新的途径。

这些年我特别欣赏叶企孙先生的教学理念。他对于培养人有三句话:一是“只授学生以基本知识,理论与实验并重,重质不重量”,二是“要使学生个个有自动研究的能力”,三是“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这是很朴实却非常重要的三句话。

叶先生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创系主任,在他任教的十多年间,物理系毕业生中出了22位院士、2位美国院士,还有6位“两弹一星”元勋。

我仅以“只授学生以基本知识”这一点谈谈我的体会。

叶先生当年上课,物理系、数学系的教科书都选得比较浅,老师讲得比较容易,但是对那些学得好的学生,老师会推荐另一本比较深的教科书,让他们去自学。上课教材容易,但是给好学生推荐比较难的教材,这种做法也许是叶先生成功育人的经验之一。在今天的中小学,一部分学生负担很重,另一部分学生又学得太轻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显然是不科学的。

我想这也许是基础教育应该努力改进的方向。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又可以使那些有潜质的学生脱颖而出。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徐蓓

本文作者:朱邦芬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邵竞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21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