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消费金融交半年答卷:业绩整体向好,马太效应加剧 | 上市公司半年报大解读

2023-09-09 05:12:34       来源:国际金融报

随着上市公司财报披露落下帷幕,持牌消费金融上半年业绩也在近日揭晓。整体来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业绩向好,可查到半年业绩的20家机构里,有12家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增。

从增速上看,头部机构增速明显缓于腰部机构,招联消费金融和蚂蚁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出现了负增长。此外,中上梯队的消费金融机构和尾部中小消费金融机构的差距仍在扩大,尾部中小机构在日趋激励的竞争中仍面临发展困境。

促消费政策频出、机构降本增效等因素助推上半年持牌消费金融业绩总体向好。行业专家对记者分析指出,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日渐激烈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网络效应的加大,马太效应加剧。头部消费金融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而中小消金想要突围,还要在扩充流量、加大引客力度上做文章。


(资料图)

整体业绩向好

持牌消费金融在促消费的政策暖风下迎来一个好财年。今年上半年,披露了业绩数据的20家机构中,营业收入均实现正增长,仅3家净利润负增长,12家实现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增长。

其中,有9家机构营收超过10亿元,招联消费金融以93.66亿元蝉联营收榜榜首,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紧随其后,营收分别为78.66亿元和55.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98%和16.23%;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有3家,招联消费金融以半年18.62亿元居首,紧随其后的依然是马上消费金融和兴业消费金融,净利润分别为13.46亿元和12.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48%和9.91%。

此外,中邮消费金融营业收入32.94亿元,同比增长11.93%;净利润2.50亿元,同比增长30.89%。海尔消费金融总营收为10.24亿元,同比增长33.10%;净利润为1.57亿元,同比增长22.76%。

从总资产看,仅晋商消费金融、建信消费金融不到100亿元。蚂蚁消费金融以1971.04亿元总资产超过招联消费金融的1732.40亿元,成为行业第一。资产在500亿元以上的还有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记者表示,国家政策对消费金融的支持,消费者对消费金融产品的接受度提高、需求旺盛,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服务创新和体验改善等原因促使持牌消费金融上半年业绩整体向好。

上半年持牌消费业绩普涨,主要还是因为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消费需求释放,并在之后保持了较好的韧性,从而拉动了消金机构业绩增长。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稳增长、促消费”政策频繁推出、各机构推进数字化改革降本增效也是机构业绩攀升的重要原因。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研究员王蓬博对记者分析指出,业绩普涨有几个原因:一是国家一直在推出促消费政策,也在逐步给消费金融机构放宽部分行业的门槛限制;二是消费金融机构自身也在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引导市场需求,寻求新的推广渠道;三是合规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消费金融公司成本下降。

头部机构增速放缓

不过,从增速上看,头部机构业绩增速明显缓于腰部机构。资产增速前三分别是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宁银消费金融和蚂蚁消费金融,今年上半年总资产分别较2022年末增长397.28%、126.49%和85.54%。

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最快的仍是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和宁银消费金融。上半年,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营收10.11亿元,同比增长2097.83%;净利润0.47亿元,同比增长154.57%。宁银消费金融上半年营收7.26亿元,同比增长633.33%;净利润0.91亿元,同比增长384.38%。

总体上看,在资产超500亿元、半年营收超30亿元的头部机构中,营收增速超过30%的仅1家,净利润增速超过100%的仅2家。此外,招联消费金融和蚂蚁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出现了负增长。

招联消费金融相关人士对记者回应称:“2023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形势,我司主动前瞻风险,持续稳健经营,加强整体资产结构调优,推动降本增效管理升级,实现规模、效益、质量的均衡发展。年初以来,消费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关键引擎之一。我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以科技助力减费让利幅度提升,切实提升普惠服务质效。”

武泽伟认为,头部机构增速放缓可能有多重原因:一方面,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发展空间广大,不少金融机构都跃跃欲试,导致消金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即使是头部机构也面临着客户流失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监管逐步趋严、贷款利率下行,消金机构的利润空间也逐渐被压缩。此外,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王蓬博指出,头部机构增速放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行业竞争仍然十分激烈,特别是到了存量市场之后,对用户争夺十分激烈;二是头部机构资金盘比较大,特别是蚂蚁消金刚成立两年,连续增资,要逐步消化市场变动,带来用户和商户损耗;三是可能在利润统计模式和口径上有所差异。

分化仍在持续

虽然持牌消费金融上半年业绩总体向好,但也不得不看到,中上梯队的消费金融机构和尾部中小消费金融机构的差距仍在扩大。从资产增速看,有3家总资产增速为负,分别为湖北消费金融(-0.02%)、阳光消费金融(-8.24%)、锦程消费金融(-10.54%)。

从净利润角度也可以看出,分化在加剧。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净利润均超过10亿元,处于第一梯队。除此之外,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均在4亿左右。其余13家机构低于3亿元,其中建信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出现亏损,分别为亏损0.02亿元、亏损0.57亿元。

马太效应在消费金融行业中确实存在,因为大的消费金融公司有更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和产品。盘和林指出,消费金融公司后续发展要加强技术创新,也要注重风险管理,还需要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展业务领域和服务范围。

武泽伟表示,当前,头部机构和中小机构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马太效应加剧,这预示着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开始自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并重转变,随着市场增速整体放缓,市场存量博弈的特征日益明显。

武泽伟指出,头部消金在技术和资源方面具备更大优势,未来的发展重点可能是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改进服务质量,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而中小消金想要突围,还要在扩充流量、加大引客力度上做文章,和拥有充足流量的互联网企业合作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王蓬博也指出,行业竞争日渐激烈是不争的事实,确实会随着网络效应的加大,让马太效应加剧。消费金融其实最重要的就在于对用户和场景端的触达和掌控,各家消费金融机构还是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金融科技持续投入,线上获客渠道更加畅通的机构会越来越占有优势。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消费金融各类机构要准确定位,发挥特色和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服务中端客户,这些用户要求更便捷的体验,利率适中;底部机构要适度降低利率,规范发展。各类机构应借助金融科技,对用户精准识别,精准授信,要将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用户;同时进一步提效降本,真正实现让利于民,普惠于民。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21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